转载:河南“一轴一廊”十字大通道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介绍
2024年11月3日~6日,2024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2024年11月5日,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战军就《河南省“一轴一廊”十字大通道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做主题分享,本文系现场演讲整理而来,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一、基本情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其中,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中京港澳高速是南北纵贯河南,连霍高速东西横穿河南,这两条高速公路是河南最拥堵的两条高速公路,也是国内最繁忙的高速公路路段之一。
河南省高度重视此次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建设交通强省,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来抓。河南省财政厅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成立领导小组,交通厅又组织了相应专班,希望通过“一轴一廊”十字大通道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来探索和形成河南经验和河南模式,以“中原通”来保“全国畅”。
二、主要内容
接下来围绕河南特色进行汇报相关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示范通道布局方案
目前,河南连霍高速和京港澳高速的常发拥堵路段为612公里,占河南高速公路拥堵路段的80%左右,普通干线公路的拥堵情况更为突出,全省四级及以下服务水平占比64%。
针对河南省的路网结构和交通特点,本次申报的示范通道以京港澳、连霍高速全线为主干,以衔接互通的郑州绕城高速和区域环线为补充,同时以国道107、国道310为支线,构造“干支联动、互联成网、场景连续”的示范通道,总里程约2600公里。
总体思路与场景
为保障场景一致性,交通运输部通知明确要围绕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体制机制创新4个方向实施5项一体化任务和14项示范性任务,因为河南省目前还没有明确受到恶劣气象影响的路段,所以暂未实施恶劣气象通行安全预警任务。
另外,由于河南省所选择的示范通道路径都是在役公路,所以说此次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是以机电设施建设为重点,而是要在充分利用既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升级扩容,通过建设多源融合数据底座,创新运营方式和体制机制,实现流程再造,最终提升管理服务。
具体来讲,是通过形成数据智算一枢纽、中原畅行一张网、政策支撑一体系,来保障示范通道通行效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出行信息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下面重点围绕大数据创新应用、路网运营提效、加强安全保障以及政策机制创新等方面,介绍河南省的特色做法。
大数据创新应用
大数据多源数据融合方面。河南省的综合交通服务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本次数字化转型在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丰富和升级的基础上,要整合公、铁、水、航等综合交通行业数据,同时要接入公安、气象、应急等部门的关联数据,形成全新的河南省交通大数据中心。另外,河南省还有一个独特优势,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的全国路网客户服务数据中心在郑州要建设备份中心,目前我们正在申请和备份中心进行数据联通共享,以求在更大区域范围和更高维度上发挥大数据价值。
大数据联合运营方面。参照浙江数据联盟模式,与行业路网管理机构、智能物联头部企业、大型图商、设研院等合作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研究院,统筹数据治理和数据运营,大数据研究院在数据治理、场景构建、运营管理基础上,为交通管控、行业管理、公共服务等的数字化升级提供支撑,同时对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产品交易进行探索,谋求数据资产商业变现,力求在更高维度上做大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
路网保通保畅
主要通过智慧扩容提高路网运营效率。河南省过境交通量规模大、占比高,目前京港澳和连霍这条高速的日断面交通量超过12万辆,针对该特点,我们构建了站点加路段加路网的三层智能管控体系。
智慧站点层面。一方面,通过站前预交易来提升普通车辆的过站速度;一方面,对绿通车辆、重载货车等特种车辆过站效率低的现状进行了相应探索:针对绿通车辆,实施一次验货多站通行,在9个重点服务区建设智能绿通验货点,再把相关数据共享到全省389个绿通车道上,同时分析绿通车辆的行车轨迹,对绿通车辆进行画像,如果没有异常就免检通行,极大程度上地提高了绿通车辆过站效率;针对入口治超—重载货车,在38个货运需求较大的收费站实施预约出行模式,比如对重点物流企业或工业企业实行源头称重和预约出行,在过站效率提升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路段层面。对400公里核心路段通过实行出入口协调控制、动态车辆管控、动态开放应急车道等来进行主动管控,提升路段通行能力。另外,在决定动态开放应急车道筹备之初,交警部门就明确反对,但申报阶段进行了一定妥协,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矛盾显化,交警部门对于应急车道的开放还是持有异议,这是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
路网层面,在高速、普通干线以及高速连接的重要城市出入口进行协同运营管控,在识别交通状态及演变趋势基础上,通过交通管控和交通需求管理,来实现路网的流量的均衡和速度的和谐,来提高路网的通行效率。
加强安全保障方面
安全是效率的前提,也是此次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点。
2021年,河南省开始围绕省内普通干线公路推行车、路、空、天一体化感知系统的研究和工程建设,2022年该课题入选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课题分为三个种类,对于一般性路段,主要通过分析车和路的数据,把控道路的基本状况,对于风险隐患较为突出的路段,叠加空天巡检的措施,使用无人机等巡检手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针对桥、隧、边坡等高风险点,部署轻量化的现场监控措施,实时分析道路运营状态并进行风险预警。此外,2024年发生了桥梁坍塌后,车辆连续坠落的二次事故,河南初步考虑是在入口点进行强制性管控,通过光电措施警告,或在互通式立交之前采用疏解或分流等方式,预防二次事故发生。
政策机制创新方面
一是推行差异化收费来达到均衡路网、流量的目标,差异化收费政策分为几个类型,首先是分流量,对新通车的高速公路实施差异化收费,即通行费打折,让车辆主动选择新通车的高速公路,目前河南已经实施了2000公里,起到了一定效果;其次是分时段,在夜间低峰时段,货车出行实施通行费用打折政策,倡导货车错峰,该政策河南实行了将近3年;最后是分类别,目前正在探讨新能源车辆和集装箱货车等路权分配,尝试通过通行费打折来倡导绿色出行。
二是推动一路多方协同,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在大流量和恶劣天气时段,河南交投集团实行“321”工作机制,即提前3天研判,提前2天预置设备物资,提前1天人员到位,目前“321”工作机制已变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在全省高速公路上推广应用。
项目谋划与实施
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牵涉非常多的建设主体,比如政府部门、高速公路运营部门、相关企业等,同时资金来源也非常复杂,既有财政部的奖补资金,也有省财政的补贴,还有地市财政的投入和沿线企业的投入等,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既有的建设管理机制和建设管理程序都不能有效地指导项目推进。
河南省初步拟定的路径是,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将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专项工作推进,并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以及对应的责任实施主体单位,众多主体单位统一委托一个单位进行集中招标,来选择一家设计单位,以此来保证设计方案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方案评定后根据实施主题进行内容拆分,河南分别对应不同的主题将项目拆分为20多个内容,再根据不同的监管单位和资金来源把项目分成三大类,一个是河南省本级项目,省财政资金支持,一个是地市主导的地市财政投入项目,一个是高速公路主体企业投资的项目,三类项目分别按照既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项目建设管理,最后由省厅统一验收,也就是省厅要卡两头,即方案一定要一致,实施效果一定要统一。
温馨提示: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
上一篇:蔬菜打掩护 普货变“绿通车”逃百万高速费 这个团伙被一锅端
下一篇:无